國 際 功 能、殘 疾 和 健康分類系統

概述 / 簡介

國際功能、殘疾和健康分類系統(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Functioning, Disability and Health, ICF)ICF是世界衛生組織(WHO)制定的一套框架,用來全面理解與描述健康與殘疾的狀況

它不僅關注疾病診斷,還包括:

  1. 身體功能與結構:指生理功能與解剖結構
  2. 活動與參與:個人如何執行任務、參與社會生活
  3. 環境與個人因素:影響個人功能的外在與內在背景

ICF 將殘疾視為健康狀況與環境互動的結果,而非單一的醫療問題,這種整合性的觀點使它在醫療、政策制定與研究領域都非常實用

簡而言之:它強調的是「全人」,而不只是「疾病本身」

1. ICF主要組成部份

1. ICF主要組成部份

ICF 將殘疾負面狀況轉變為中性陳述,強調個人的健康狀況或限制不再以單一醫學角度(如身體功能及結構)理解,需同時考慮個人因素及其處身的社會環境因素的動態交互作用(dynamic interaction)(見圖一)

以簡單方式去理解,傳統方法單從身體受損或疾病型態(即「身體功能及結構」)來判斷一個人的殘疾程度,ICF 則以生物心理社會角度(biopsychosocial perspective)來理解健康及殘疾狀況

(參考資料: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. How to use the ICF: A practical manual for using the 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Functioning, Disability and Health (ICF). Exposure draft for comment. October 2013. Geneva: WHO)

1.選擇至少1ICF核心組合,或者從總ICF類目中選出相關ICF類目

2.創建文檔,通過線上量化ICF類目、將資訊來源和功能問題進行分類來完善表格

3.獲得功能狀態報告

更多ICF核心集: 連結

2. 世界衛生組織殘疾評估量表 2.0 ( WHO Disability Assessment Schedule 2.0, WHODAS 2.0)

背景及結構

由世界衛生組織(WHO)研發:WHODAS 2.0 是為了配合ICF而設計的一套標準化工具,用以評估個體的健康與功能障礙

全球合作:此工具的研發過程中,WHO 與多國專家合作,檢視現有的殘疾評估工具與理論架構,目的是建立一個可跨文化、跨疾病使用的通用量表

適用性廣泛:WHODAS 2.0 可用於各種身心疾病,包括精神、神經及成癮性疾病,適用於臨床、研究及公共衛生領域

版本類型:

12項簡化版:適用於快速評估,解釋了36項版本81%的變異性

36項完整版:提供六大功能範疇的詳細評分


WHODAS 2.0 包含以下六大功能面向:

1. 認知:理解與溝通的能力

2. 活動能力:能夠自由動作和移動的能力

3. 自理: 衛生、穿衣、進食與獨處的能力

4. 與人共處:與他人互動的能力

5. 日常活動:履行家庭責任、休閒、工作與學業的能力

6. 參與:參與社區活動的能力

 

(參考資料: Ustun TB, Kostanjesek N, Chatterji S, Rehm J, editors. Measuring health and disability: manual for WHO Disability Assessment Schedule (WHODAS 2.0) .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; 2010.)

 

6個範疇,詢問因健康狀況造成的困難。健康狀況包括疾病或患病、其他短期或長期的健康問題、受傷、精神或情緒問題,以及酒精或藥物問題

回想過去30天,回答這些問題,想想你進行以下活動時遇到了多少困難。對於每個問題,請只圈出一個答案

評分

沒有困難

輕度困

中度困

嚴重困

極大困難或未能完成

1

2

3

4

5

世界衛生組織殘疾評估量表 2.0 香港中文版

實務資料

ICF 以新的視角看待健康和殘疾的概念。殘疾並不是只發生在少數人身上的事。它承認每個人的健康狀況都可能下降,從而經歷某種程度的殘疾。因此,ICF 將殘疾經驗納入主流,並將其視為人類的普遍經驗。

WHO下載連結

本實用手冊的內容對應用 ICF 的方法有所幫助。它提供了有關如何在各種情況下應用 ICF 的一系列資訊。它是由多位不同工作領域的專家共同撰寫,其設計目的是與 ICF 本身一起使用,而 ICF 本身仍然是主要參考

WHO下載連結
  • 健康和殘疾的通用評估工具

  • 用於所有疾病,包括精神、神經和成癮性疾病

  • 簡短、簡單且易於管理(5 20 分鐘)

  • 適用於臨床及一般人群環境

  • 產生標準化殘疾等級和概況的工具

  • 適用於跨文化、所有成年人群

  • 在概念層面與國際功能、殘疾和健康分類 (ICF) 直接相關

WHO下載連結
  • 說明基於 ICF 的文件工具在基於 Rehab-Cycle® 的結構化復健管理中的使用
  • 深入了解脊髓損傷患者的觀點
  • 展示脊髓損傷患者的問題和個人資源
  • 提升讀者在復健管理中使用 ICF、Rehab-Cycle® 和相應的基於 ICF 的文件工具的知識

 

由於脊髓損傷患者面臨許多身體、心理和社會挑戰,因此案例研究旨在涵蓋廣泛的這些挑戰

ICF Research Branch連結

在過往的服務經驗中,我們接觸到不少因疾病、意外或先天因素而導致認知及語言表達能力受限的服務使用者。

當我們嘗試以服務使用者的「想望」作為計劃的出發點時,深切體會到:每一位服務使用者都有獨特的想法、渴望與期望。然而,表達能力的限制使他們的聲音容易被忽略,難以被理解與接納。

《想望咭》的誕生,正是源於這份對「被看見」與「被聆聽」的渴望。

 

六大分類

生活日常與自理 / 工作與學習發展 / 娛樂與社交互動/

外出體驗與探索 / 人物咭 / 空白咭

ICF之旅

ICF想望